学院退休教授刘佩瑛先生,于2023年1月2日去世,享年102岁。刘佩瑛教授胸怀博大,学识渊博,师德高尚,深受同行和师生们的尊敬。她是魔芋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研究成果促进了中国魔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并为西南大学公海贵宾会5500iii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刘佩瑛教授逝世是园艺领域的重大损失,但她在魔芋行业中的突出贡献依然被社会铭记。1月5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公海贵宾会5500iii,以《她让我国魔芋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为题,追记“大先生”刘佩瑛和魔芋打交道40余年的点点滴滴。全文报道如下:
她是我国魔芋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她发现并命名了国际认可、全球质量最优的“白魔芋”新种;她将魔芋这个半野生蔬菜作物转化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农产品,形成了一个100亿元产值的巨大产业链;在她的带领下,地处重庆的西南大学建成了全球最齐全的魔芋种质资源圃,打造了我国魔芋资源研究、品种选育、栽培及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中心。
1月2日,著名蔬菜园艺学家、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终身荣誉会长、西南大学公海贵宾会5500iii教授刘佩瑛因病逝世,享年102岁。1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设立在西南大学的农业部魔芋研究中心采访,追记“大先生”刘佩瑛和魔芋打交道40余年的点点滴滴。
带领科研团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魔芋精粉机
20世纪80年代以前,魔芋都处于房前屋后的野生半野生状态,有关魔芋的应用也一直停留在作药引和磨浆加碱制作魔芋豆腐食用。
魔芋被慧眼“挖掘”,是在1979年。当年,已经58岁的西南农学院(西南大学前身)教授刘佩瑛在承担高校教材《中国蔬菜栽培学》中关于魔芋的编写任务时,发现中国几乎没有成规模栽培的魔芋,但她又得知日本在中国大量寻购出产自金沙江流域的一种魔芋品种——“金河芋角”,这促使她亲自带队赶赴四川宜宾屏山等。
经过考察,刘佩瑛敏锐地觉察到魔芋这一作物的经济价值,于是她多方汇报,呼吁对魔芋进行产业化加工。她自己也组织团队对魔芋进行系统研究,包括魔芋的植株培养、科学种植、产品应用等。
与中国的魔芋迟迟没有得到开发相反的是,日本是最早开始对魔芋工业化的国家,也是魔芋产品消费最多的国家。
当时,国内的研究员去日本考察期间,发现日本魔芋能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魔芋精粉机。“日本制造的这种机器售价昂贵,一台就要几十万元,运到深圳再运回重庆,光运费就得2万多元,那时国内企业无力承担,所以难以普及应用。”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会长、西南大学农业部魔芋研究中心主任张盛林回忆说。
1985年,在刘佩瑛的牵头下,学校申请了科技部的“魔芋综合开发利用研究”项目,开启了魔芋防病丰产栽培技术、魔芋防褐变干燥工艺、设备的研制和系列魔芋食品的开发研究;1986年,她又带领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研制出中国的第一台魔芋精粉机,造价仅日本机器的十分之一,解决了魔芋产业最重要的设备难题。
张盛林说,国产魔芋精粉机的成功研制,实现了魔芋加工设备国产化,让我国魔芋粉从无到有。刘佩瑛和团队一鼓作气,接续开发出魔芋面条和雪魔芋等20余种魔芋食品,推进了我国魔芋完整产业链的形成。
建立中国第一个魔芋试管基因库
魔芋栽培和加工生产步入正轨的同时,刘佩瑛又将目光集中到魔芋应用基础研究。她说:“要想魔芋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科研必须走在生产前面,不断地为生产注入新鲜血液。”
选种是刘佩瑛率先开展的工作。此前,我国的魔芋多为山地野生种,产量低,品质差。20世纪80年代,刘佩瑛深入贵州、云南、四川等山区农村,悉心考察研究,发现并命名了优质高产魔芋新品种“白魔芋”,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公认。该新品种品质优良,其产品如今已成为国际市场的名牌产品。
自1982年起,刘佩瑛多次组织人力到南方13个省收集魔芋资源,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魔芋试管基因库。
“刘老师非常重视魔芋品种改良,后来还选出了中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魔芋新品种——万源花魔芋。”作为刘佩瑛“相中”的学生之一,1986年7月,张盛林正式到刘佩瑛的科研团队报到。他也见证了团队通过技术改良,解决了魔芋杂交育种的难题,成功实现了花魔芋与白魔芋的种间杂交。
正是通过对魔芋植株作了大量研究,使我国魔芋基础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刘佩瑛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魔芋野生驯化第一人”。
“将培育的蔬菜水果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
1995年,农业部批准在西南农业大学(由1985年西南农学院改名而来)成立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农业部魔芋研究中心,全力促进中国魔芋产业化发展。
“1995年,学校举办了首届中日魔芋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也就是在这届会议上,我们发现了魔芋产业要做大做强,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张盛林回忆说,日本魔芋行业协会的20多位代表来参会,让刘佩瑛印象深刻,她认识到必须建立行业协会。
1997年,在刘佩瑛教授与其他业内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魔芋行业的交流平台——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应运而生。
40余年来,在刘佩瑛的带领下,从资源发掘、品种选育、配套栽培、加工技术与设备等方面进行协作攻关,我国魔芋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形成了年产值150亿元的产业链,成为全球魔芋的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强国。
魔芋也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石油、化工、地质、汽车、印染、建材、农业、环保、航天及航空等众多领域。据业内人士推测,5至10年内,中国魔芋种植市场将达到至少500亿元的规模。
刘佩瑛从事蔬菜学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她的学生,全国著名瓜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曾经说,刘佩瑛每天早上必到蔬菜实验地里观察,将培育的蔬菜水果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这个习惯深深地影响了她。
如今,刘佩瑛一手挖掘的魔芋继续绽放着“魔法”的魅力。2012年,西南大学成立了魔芋研发、种植、加工和销售一体的西大魔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种植端,自建三省六县4000余亩生态种植基地;在研发端,开发了系列以魔芋为原料的功能食品、特医膳食产品、药品、美妆产品等;在销售端,通过多个电商平台发力,年销售额已过亿元。
“作为我国魔芋种植及产品研发的‘头号选手’,西大将加快推动中国魔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对刘佩瑛着‘魔’事业最好的继承和发扬。”张盛林说。